• 搜索结果

中国乡村振兴之路

2021-12-14

《中国乡村振兴之路:理论、制度与政策》在构建一个分析乡村振兴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对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智慧治理、农民增收、生产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农业支持保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了基于学理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提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体制保障和政策措施,尽了我们这批长期研究乡村问题的学人的心力。

 

本书为2021年主题出版出版物

 

本书首先提出了一个分析乡村振兴的理论,旨在表明中国在城市化水平达到 60%基础上乡村振兴的基本格局,明确提出城乡中国是我们理解、分析和解决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基本结构形态,农民的代际革命及他们与土地和村庄的黏度变化是乡村转型的根本维度,任何违背这一规律的都将加重乡村问题。

 

在乡村振兴的支撑框架里,我们强调了食品和生态在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中的支撑作用,只有守住了这两个,乡村振兴才有实现的前提。为此,国家相关农业和乡村支持保护政策的实施不仅是为了农民和农村的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实施。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我们的研究表明农业产业的低回报、产业单一和低复杂度是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乡村产业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须革新农业理念,推进农业要素组合与升级,实现农业和乡村产业革命。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形态,我们的研究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中的乡村与自然是紧密的孪生体,村庄既是农民关系的载体,也是与生态环境互动的主体,乡村规划与形态须以生态韧性为导引,实现人、村庄与自然的有机和谐。

 

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与缩小和其他群体差距是乡村振兴的标志,我们的研究表明,农民非农收入的增长难度加大及财产性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只有实现农民的市民化才能使整体农民群体和继续从事乡村产业的农民实现收入水平的提高。

 

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规则保障,我们的研究表明,乡村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都在发生历史性变化,智慧治理嵌入乡村社会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脱贫后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加依然是乡村振兴阶段的重要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正确理解乡村产业的基本特性,发展提高在地农民劳动利用率的可持续乡村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可行方式。

 

城乡融合是城乡中国格局下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我们的研究表明,乡村振兴的重要空间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和延伸带上,只要打破城乡二元制度阻隔,实现要素、公共服务、基本权利的城乡平等,就能实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上一篇
下一篇